合欢箫是哪个民族的乐器
合欢箫是壮族的一种奇特的桑振气鸣乐器,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带农村比较流行。合欢箫是用一段竹管破开两半后再合拢而成的,常为壮语称作“欢”的山歌调伴奏,既是两半相合的管身,又为其伴和作“欢”,因此有了合欢箫之名。合欢箫虽被称为箫,但只有管端开有吹孔,管身上则没有按音孔,而中国常见的各种箫笛乐器,管身上都开有吹孔和按音孔。
合欢箫有什么特点?具体如下:
声源:合欢箫的声源来自演奏者声带的振动,音高和音域均与人声基本相同,富有歌唱性,这使得合欢箫喝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田园风味。
结构:合欢箫的结构非常简单,采用当地生长的被称为“单竹”的竹材制成,这种竹子具有竹节长、管壁薄的特点。合欢箫的管身是一节两端带节隔得竹管,并且管身必须顺直。将竹管破开为均匀得两半,再按其原样用橡皮筋把两端箍紧,合欢箫即制作完成。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声明:本网页内容来源互联网,旨在传播知识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